九九九热视频_日韩毛片在线看_软萌小仙自慰喷白浆_天堂av免费观看

中山大學校長高松在2024年開學典禮上講話:百年傳薪火,創造向未來
http://m.hxsscy.com  2024年9月8日  來源:中山大學

              百年傳薪火創造向未來
  
          ——在中山大學2024年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2024年9月8日
  
                 校長高松院士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開學典禮,歡迎近2萬名新同學加入中大,正式成為一名“中大人”。我代表全體師生員工,向大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向一路幫助和陪伴你們成長的老師和家長們,致以衷心的感謝!
  
  再過65天,我們將迎來百年校慶。秉持“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精神,百年來,中大改革創新,開放辦學,追求卓越,沉淀出厚重的文化與輝煌的事業;百年來,中大善待學生,尊重學者,崇尚學術,致力于文明的傳承和知識的創新;百年來,中大立足廣東,心系國家,放眼世界,服務于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畫卷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世紀中大,山高水長。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百年之中大仍是青春之中大!新百年的中大,要繼往開來,努力走在學術前沿,持續不斷地貢獻卓越的思想和學術,尤其是要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服務國家發展,貢獻人類進步,續寫“山高水長”新篇章。
  
  近年來,學校持續推進人才培養改革,堅持以學生成長為中心,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踐行“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的人才培養理念,努力培養具備卓越學習力、思想力和行動力,能夠引領未來的創造性人才。加強文理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基礎,實施學部制改革,建設一批交叉專業、跨學科微專業,促進跨學科人才培養;構建分層次特色化的課程體系,尊重學生選擇,鼓勵開展研究性學習,突出個性化培養。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更多研究性學習和國際化學習的機會。
  
  同學們,作為新百年的第一批學生,既是一種幸運,更是一份責任。青春之中大,寄希望于青春的你們,也將為你們的成長提供堅強的保障。在這里,我談三點希望,與同學們共勉。
  
  第一,新征程上,要主動面向未來,注重創造力培養。
  
  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中大老校長許崇清先生曾指出:“一個大學的學生,能夠有批判的能力,由這種能力去研究學問,才配作大學的學生。不是這樣,只會聽講筆記,便以為所得是永久不變的。這是大錯了;所以‘自己教育自己’是一定必要的。”
  
  近年來,學校倡導“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涌現出一批潛心求學、勇于創新的優秀學子。如我校藥學院2024屆博士生丁文同學,勤學善思,專注科研,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重要期刊《藥物化學雜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簡稱JMC)等發表SCI論文7篇,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腫瘤免疫治療小分子化合物,實現了新藥研發的突破,并組建創業團隊,努力將實驗室的發現應用于實踐中,展現了青年學子的創造潛力。
  
  同學們,未來充滿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僅依靠現有知識去解決未來所有問題是不現實的,需要我們具有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三者相乘便形成創造力。在大學時代,同學們要以通專結合為路徑,努力在專業學習中發展一般性能力,不斷提升創造力。要形成卓越的學習力,在今后面對新問題想要去學習的時候可以自我學習;要擁有強大的思想力,形成批判性思考和探索真理的習慣,學會獨立思考、分析判斷、發現和解決新問題;要具備高效的行動力,能夠在真實世界里采取有效行動,喚醒自身的內在潛能,通過創新創造積極改變世界。
  
  第二,新征程上,要立大志做大事,勇擔民族復興使命。
  
  中山先生一貫重視“學問救國”,他曾向學生指出:“有了學問之后,便要立志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立志,要有國民的大志氣,專心做一件事,幫助國家變成富強”。中山先生手創中大,目的就是為革命和建設培養人才。從誕生之日起,中大就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百年來,一代代中大人潛心向學,矢志報國,形成了“為社會福、為邦家光”的優良傳統。比如,兩廣地質調查所組織師生扎實開展地質調查,協助礦產開發,助力國防建設,并作為主力于1928年開啟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對西沙群島的實地科考;畢業于我校醫科的“紅色醫生”柯麟先生,在隱蔽戰線默默工作20余年,為革命建立了“無聲的功勛”,又長期擔任中山醫學院院長,推動醫學教育改革,為我國醫學人才培養作出巨大貢獻;畢業于我校生物系的林浩然院士,面向國家需求,長期從事魚類生理學研究,提升了中國漁業養殖的產量和質量,不僅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也豐富了中國人的蛋白質來源,特別是實現了石斑魚苗種規模化繁育和近海養殖,被譽為“石斑魚之父”。
  
  同學們,中大作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粵港澳大灣區三個核心城市廣州、深圳、珠海辦學,在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上使命光榮、責無旁貸。在新時代,同學們要胸懷“國之大者”,做有理想、負責任的行動主義者。既要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勇于探索知識的邊界,也要善于將自發的研究興趣與國家重大需求相結合,注重前沿交叉,明確方向,專注勤奮,追求卓越,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個人的成長融入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當中。
  
  第三,新征程上,要拓展全球視野,貢獻人類美好未來。
  
  中山先生不僅畢生追求“振興中華”,也高度重視中國對人類的責任和貢獻。他曾這樣表達自己的愿望:“中國如果強盛起來,我們不但是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還要對于世界負一個大責任”。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深入發展,科技創新正在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相當程度上塑造著人類的未來。人類還面臨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同時,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至關重要。
  
  在全球化時代,同學們要胸懷天下,更多了解世界。既要注重科學精神的培養,理性應對未來變局,也要重視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涵養健全人格,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更要保持開放心態,回應人類普遍關切,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毫不畏懼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在披荊斬棘中開辟天地,在攻堅克難中創造業績,用青春和汗水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
  
  各位同學,世紀中大,山高水長,弦歌不輟,薪火相傳。從今天起,歷史的接力棒已傳遞到你們手中,希望同學們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創造未來,跑出新一代中大人的最好成績!
  
  再次歡迎你們的到來!謝謝大家!
 關于中山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m.hxsscy.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