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山東省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與泰山科技學院聯合承辦的“陜公大學堂”系列公益講座在泰山科技學院青未了劇場成功舉辦。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中心教授周莉博士應邀作《培養積極心態,涵育時代新人》專題報告,為現場師生帶來兼具學術深度與實踐價值的心理成長指導。


活動伊始,山東省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秘書長王永田與泰山科技學院校長助理丁海奎共同為泰山科技學院“陜公大學堂實體基地”揭牌。山東省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副會長王志國向周莉頒發主講嘉賓榮譽證書。

講座中,周莉以泰山科技學院育人實踐為切入點,通過畢業生擇業案例,深度剖析“教育應培養學生何種品質”的時代命題。她援引積極心理學理論,系統闡釋積極心理學六大美德及24種優勢體系,創新提出心理成長需兼顧“去邪扶正”雙維度——既要化解負面情緒,更需主動培育樂觀堅韌的積極品質,為時代新人構建雙向心理發展通道。
周莉以客體表象與自體表象理論為框架,認為現實人際關系往往是父母等重要他人期待的投射。例如,父母對“穩定職業” 的期待可能內化為自我認知,形成壓力傳導鏈條。她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當代青年對社群認同感、時間掌控感、目標成就感的核心心理需求,并通過“社會再調適評定量表”量化分析生活事件壓力值,揭示積極變化背后的潛在心理壓力。
在壓力應對策略方面,周莉提出“問題聚焦”與“情緒聚焦”的精準匹配原則:針對學業規劃等可控應激源,建議通過資源求助、構建支持網絡解決問題;面對突發疫情等不可控因素,推薦 EMDR 療法、正念冥想等專業方法。她現場帶領師生體驗呼吸冥想的即時調節效果,強調高焦慮狀態下可通過小睡、情緒書寫等“向下調節”技巧緩解壓力。
談及“培養積極心態”的實踐路徑時,周莉從八大維度層層深入,展開指導:以“安全島”心理畫像技術為核心,引導師生通過構建虛擬精神歸屬空間建立內在安全感,并展示學生實踐案例中意象選擇與心理需求的關聯。周莉主要通過講解“我選擇”的語言轉換練習,幫助參與者破除“受害者心理”,將“我不得不完成任務”等被動表述轉化為“我選擇通過任務提升能力”的主動認知。講座現場還展示了學生實踐案例中意象選擇與心理需求的關聯,增強理論的可操作性。

講座尾聲的互動環節中,周莉就“大學生心理積極培養”等熱點話題與教師深入互動交流,針對學業壓力、人際關系、職業規劃等具體場景提供個性化指導,專業解答與生動案例相結合,現場氛圍熱烈。

相關介紹:
“陜公大學堂”系列公益講座由中國人民大學于2023年10月創立,以該校前身“陜北公學”為精神源頭。作為特色鮮明的思政教育平臺,該項目持續向各地輸送優質資源,通過校友會網絡面向社會開展理論宣講,以宣傳教育“正能量”激發理論學習“大流量”,已成為廣受認可的文化品牌。
周莉,任職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中心,教授,心理學博士,心理咨詢師,朋輩心理輔導項目的專業督導,擁有30多年的心理學教學、研究及咨詢經驗。中國心理學會積極心理學專委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社會心理服務專委會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委會委員,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青少年與學校社會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督導師、注冊心理師、德國催眠學會認證催眠治療師、國際心理治療院認證高級伴侶與家庭治療師。長期為各類學校、企事業、政府機關、紀檢監察、銀行、互聯網公司等群體開展培訓,主題包括積極心態培養、心理疏導、溝通、心理激勵、情緒管理、職業枯竭、家庭教育、女性成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