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滬考欣語︱綜合評價方式與中外合作/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招生的多元選擇 |
http://m.hxsscy.com 2025年5月5日 來源:微信公眾號:上海市教育考試院 |
|
文/上海市教育考試院 思媛
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推進,綜合評價方式及中外合作/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招生因其獨特的培養方式和多元的錄取標準,為考生開辟了特色鮮明的多元升學路徑,載著學子們駛向更加多彩的未來。
一、把握綜合評價方式招生
說到高考的綜合評價,考生與家長腦海里第一時間浮現的可能是高考的綜合評價批次。實際上,在高考錄取中,本科提前批次的部分高校采用了一種創新的招生模式——綜合評價方式。這種選拔方式打破了傳統高考“唯分數論”的局限,構建了“高考成績+校測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評價體系。
2024年,采用綜合評價方式且在滬招生的高校有8所,包括——
上海2所:上海紐約大學、上海科技大學;
江蘇1所:昆山杜克大學;
北京1所:北京外國語大學;
廣東4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要報考這類招生,考生首先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報名并參加高校組織的綜合評價測試;其次,高考成績需達到本市特殊類型招生控制分數線(近年約500分左右);最后,獲得錄取資格的考生在本科提前批填報志愿。
現階段報考要注意以下錄取流程與事項。
報名階段:部分高校(如上海紐約大學、昆山杜克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報名已截止,其他高校報名正在進行,考生需及時關注各校官網,提交報名材料。
審核與測試:通過初審的考生需參加校測或校園日活動,活動時間多為高考后、出分前(上海紐約大學、昆山杜克大學除外)。
志愿填報:高考成績公布后,獲得相應學校綜評入圍資格且高考成績達到特控線以上的考生可以在本科提前批次中填報相應志愿。本科提前批次設置了四個順序志愿,其中,一志愿尤為關鍵。當然,上海科技大學僅憑高考成績也可進行填報。
錄取規則:各校錄取方式多樣,包括ABC檔加分錄取(上海科技大學)、AB預錄候補(上海紐約大學)、“55模式”(昆山杜克大學)、“631模式”[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南方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73模式”(北京外國語大學)等。
此外,西湖大學首年在滬綜評招生,具體招生方式以學校公布的招生簡章為準。
綜合評價方式招生錄取是在本科提前批次中進行的,與之前開展的強基計劃及綜合評價批次招生沒有沖突。如果考生被強基計劃或綜合評價批次錄取,本科提前批次志愿則自動作廢,而未被錄取者的相關志愿就有可能生效。
二、把握中外合作/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招生
另一種升學選擇——中外合作/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也越來越受到考生和家長的關注。中外合作/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高校以國際化教育模式、雙學位培養為特色。和計劃外招生的“2+2”“3+1”項目不同,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學生在完成學業后可獲得中外兩校學位證書,或內地高校的學歷證書和港澳臺合作院校的學位證書。這些學校猶如散布在華夏大地上的國際化教育繁花,為學生提供“不出國的留學體驗”。
2024年在滬招生的中外合作及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的高校共有12所,包括——
在本科提前批次中用綜評方式進行招生的高校4所:上海紐約大學、昆山杜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在本科提前批次招生,但使用高考成績招生的高校1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在本科普通批次招生的高校7所: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溫州肯恩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北師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
后7所高校都僅憑高考成績,在本科普通批次24個平行志愿中進行招生。2025年最終有哪些院校在滬采用綜合評價方式招生以及有哪些院校是中外合作/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招生,以院校后續發布的招生簡章為準。
對于考生而言,多元選擇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建議考生根據自身特點做規劃,對不同高校做好全面了解;有些報考要前置報名、參加綜評校測,需要提早準備,避免錯過關鍵節點。考生也可同時報考綜合評價方式招生高校和中外合作/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高校,增加升學機會。
|
關于上海高考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m.hxsscy.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