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內蒙古2023年普通高考今日順利開考 |
http://m.hxsscy.com 2023年6月7日 來源:微信公眾號:內蒙古招生考試 |
|
今天,是2023年高考的第一天。我區16.36萬名考生,懷抱對未來的憧憬,走進考場,追尋夢想。
2023年高考,全區12個盟市共設105個考區,183個考點,5712個考場,考試全部在標準化考場中進行。高考首日,考試整體平穩順利。
2023年高考是實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乙類乙管”新形勢下的首次高考,全區各地各考點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安排部署,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責任落實,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高標準、嚴要求精心組織,全流程、全鏈條嚴格把控,堅持做到“九個強化”,全力以赴實現“平安高考”目標任務。
自治區副主席、自治區招生考試委員會主任包獻華多次聽取匯報,實地檢查督導高考準備情況,要求各地壓實責任,重點做好防范手機作弊專項治理,強化應急能力,精密精細做好考前提醒、志愿填報等考生服務工作。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劼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高考工作。
全區各地各考點把安全保密工作擺在突出重要位置,進一步優化試卷流轉、使用和保管等關鍵環節和關鍵人員的管理。嚴格落實實時視頻監控,加強全過程監督檢查,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嚴格執行6小時錄像回放、24小時值班和外圍巡邏等制度。采取人技聯防、一崗多控等手段,強化安全保密措施,確保試題試卷絕對安全。組織各考點開展全員、全流程、全環節、多場景模擬演練,對可能影響考試安全的重要環節進行了全面排查。
各地充分發揮招生考試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職能作用,協同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強考試環境綜合治理。開展了防范手機作弊專項整治行動、“凈化涉考網絡環境”、“打擊銷售作弊器材”、“打擊替考作弊”和“凈化考點周邊環境”等專項行動。考試期間,招生考試委員會有關成員單位在自治區國家教育考試考務指揮中心集中辦公,妥善處置考試期間的重大、敏感性突發事件。各盟市招生考試委員會也建立了相應聯合辦公機制。
各地充分發揮學校和班主任老師的作用,加大誠信考試宣傳力度,告知考生手機和書包等禁止帶入考點物品不得帶入考點或在考點入口處集中保管,建議考生不佩戴含有金屬成分的手鐲、項鏈、發夾等佩飾物品。全區實現了“智能安檢門”全配備,實行在考點和考場入口處分別一次人工安檢再外加一次智能安檢門安檢,即“2+1”安檢。各考點提前安裝、調試“智能安檢門”,提前進行流量測算,準確把握考生進場節奏,確保不漏檢、不錯檢,不扎堆。科學合理設置安檢通道、手機存放點,規范兩次人工安檢,確保檢測效果,做到手機“帶不進”。考場內監考員、考務辦視頻監考員、考場外流動監考員按工作流程監考,嚴防作弊行為發生,確保手機“用不了”。無線電信號(含5G)屏蔽做到全覆蓋,采取考點內手機信號降頻、限制手機網絡自動優化、降低手機網絡覆蓋強度等措施,做到手機信息“傳不出”“傳不進”。
人員選聘嚴格執行回避制度。嚴格執行“先培訓,后考核”,培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針對考務新要求、試卷安全保密、防范手機作弊、考試組織實施、涉考輿情處置、應急處突等開展逐級培訓,不斷提升隊伍末端執行力。線下培訓的基礎上,指導全區近2.7萬名涉考人員使用教育部“國家教育考試考務人員數字化網上學習培訓資源平臺”,按時完成網上學習培訓考核。
考前,深入開展誠信教育,把考生誠信教育融入考試工作全過程,切實增強考生的法紀觀念和自律意識。考中,各崗位人員履職盡責,確保考試指令和程序準確實施。監考員嚴格規范施考,提高監考質量,與視頻監考員密切配合,加強現場監督和網上巡查,及時發現和處置違規行為。
考試期間,由教育廳領導同志擔任組長、處室負責人擔任聯絡員成立工作組包聯12個盟市,聯系指導、督查檢查包聯盟市統籌做好安全保密、考試組織、疫情防控等工作。考試期間,自治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向各盟市派出35名巡考員,以流動和定點相結合的方式督促檢查各地組考情況。各盟市也同時向所屬各旗縣(市、區)派出巡考員。
堅持考生為本、考生至上理念,加強考生心理疏導,為殘疾人考生提供合理便利,為考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考試服務。自治區各部門聯合開展“高考護航行動”,落實服務考生“綠色通道”,努力營造良好的考試環境。持續做好政策解讀、赴考提示、噪音治理、治安管控、食宿安全、健康防護提示等暖心服務方面的綜合保障,積極協同相關部門,及時解決交通疏導、愛心送考、遮陽擋雨、防暑降溫等考生應考過程中的“急難愁盼”。
考前,各考點堅持問題導向,認真梳理工作流程,針對交通出行、天氣變化、疫情防控等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做到有備無患,不可用時無備。
|
關于內蒙古高考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m.hxsscy.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