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九热视频_日韩毛片在线看_软萌小仙自慰喷白浆_天堂av免费观看

關注:高中一線教師對2022年高考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全國卷的評價
http://m.hxsscy.com  2022年6月9日  來源:微信公眾號:教育部教育考試院

  文科綜合歷史試題

  2022年文綜高考結束后,來自一線的中學教師結合本省教情、學情、考情,對歷史試題進行了點評。現摘錄部分如下:

  01、對全國甲卷的評價

  昆明第十中學周永珍老師、云南師大附中楊曉罡老師:

  歷史試題彰顯價值導向,落實素養培育,考查關鍵能力,命題思路靈活多樣。選擇題的突出特點是重視考查對長時段或短時段時空觀念下的歷史發展變化,體現學科思維和學科特征。立足長時段變化的試題,如25題考查西晉到唐朝后期皇室分封子弟特點變化反映的歷史實質;33題通過表格數據,考查歷史階段特征。立足短時段變化的試題,如28題考查1846年到1854年上海進口貨值下降帶來的影響;31題通過對比餅狀圖材料,要求學生對1978年到1987年全國商品零售總額各經濟成分占比變化歷史現象做出正確的歷史解釋。主觀題部分,41題以明朝、中國近代、現代不同時期海防材料,梳理中國海軍發展歷程,讓學生充分認識黨的領導、政府決策、國家實力、主權意識等對海軍發展的影響。第42題是開放性試題,注重思維品質的考查。試題開放性、創新性強,能力要求高,有較好區分度,充分體現了服務選才和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賴蓉輝、宋廷飛老師:

  今年歷史試題發揮以史育人導向作用,促進教考銜接和引導高中教學減負增效。試卷風格、結構等保持了穩定,對教學指導性很強。一是發揮學科育人價值,落實“立德樹人”。第24題對老子思想的考查、第27題對康熙的文化舉措承續了華夏傳統的考查、第47題對李時珍著《本草綱目》的條件和研究方法的考查等,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30題通過對抗日根據地邊區政府的特征的考查、第31題對1978年和1987年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各經濟成分所占比重的考查、第41題對中國近現代海軍實力變化的考查,展現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成就,強調了知史愛國、知史愛黨。二是依標據本,全面對標課程標準。試題在考查內容、考查方式、試題情境設計等方面,全面落實高中課程標準要求,堅持多角度、多層次考查學生的學科素養、能力。第24題考查諸子百家的思想,第28題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第34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作用等,有利于引導學生在扎實掌握所學的基礎上,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三是創設多元情境,注重關鍵能力的考查。試題圖文并茂,大量使用原始史料、圖表等構建起豐富的情境,具有新穎性和開放性。有利于克服歷史學習死記硬背的痼疾,實現對歷史思維品質的綜合考查。

  02、對全國乙卷的評價

  鄭州外國語新楓楊學校賀志敏老師:

  歷史試題保持了全國卷的風格,立意高遠、嚴謹守正、穩中出新、注重思維。試卷整體穩定,選材豐富多樣,回歸課標趨勢明顯,體現了高考的核心功能。一是彰顯學科育人,踐行立德樹人。第29題通過五四運動后中國社會“新舊”判別準繩的變化,引導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救亡圖存道路探索的意義。第41題通過對二戰后中日兩國技術引進特點和背景的分析,引導學生體會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二是深化基礎考查,強化核心素養。試題題干大量引用一手史料,創設歷史情境,直接考查史料實證的學科素養。如第42題選取《后漢書》等史籍中關于良吏與老虎相關的事跡記載,引導學生挖掘歷史史料,獲得歷史認知,自主得出結論并進行論證,考查學生客觀地描述歷史、正確理解和解釋歷史的能力。三是注重教考銜接,助力平穩過渡。第42題注重選取材料豐富性和解題路徑的多樣性,鼓勵學生發散思維,以形式的創新和思維的提升落實“雙減”政策,減少單純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的得分收益,引導教學回歸課堂、減負提質,注重核心素養培育,推進高中教學改革。

  蕪湖市南陵中學倪曉祥老師、馬鞍山市第二中學劉和洪老師:

  今年歷史試題的特點,一是把握時代脈搏,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試卷聚焦百年黨史,深化學生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感。第30題以20世紀30年代根據地政權名稱和政策調整為切入口,表明中國共產黨人善于依據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演變,適時調整,與時俱進。第47題考查毛澤東與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歷史,有助于堅定學生的理論自信。二是保持平穩適度,引導課堂教學改革。試卷難易適中,總體平穩,既重視基礎考查,又融入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有助于正確引導高中歷史教學改革。試題通過選取史料、創設情景等方式融入核心素養,同時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和歷史探究能力。第41題呈現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日兩國技術引進的相關史料,要求對中日兩國不同特點進行對比分析,體現了對知識的綜合考查,突出“中外關聯”的特點,激發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與材料多角度分析歷史問題,得出歷史結論。三是堅持靈活開放,服務創新人才選拔。試題呈現陌生、開放的問題情境,要求考生創造性地發現新問題、得出新認識。第28題考查戊戌變法,以陳寶箴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為切入口,是在新材料、新情境基礎上對傳統認知思路和結論的創新。

  文科綜合地理試題

  2022年高考文科綜合結束后,來自一線的中學教師結合本省教情、學情、考情,對高考文科綜合試卷地理試題進行了全面點評。現摘錄部分如下:

  01、對全國甲卷的評價

  昆明市第八中學張力老師:

  情境設計圍繞時代背景、生產生活、生態建設、傳統文化保護等,厚植家國情懷,體現核心價值引領。如第1-3題選擇國內某空調企業在海外建廠的案例,進行工業區位探究分析,引導學生感悟國家“走出去”的發展戰略,謳歌國家戰略的輝煌成就。第4-6題圍繞“秸稈變肉”工程和“秸稈變肉換奶”計劃,引導學生認識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意在引導學生樹立新時代背景下的資源觀與發展觀。思維脈絡以“尺度-結構-時間-過程-機理”為邏輯,將學科思維模式、探究方法有機融入,基于時空變化、區域響應考查地理聯系和地理過程。如第7-8題,以北美南部沿海沖積平原海岸線的變化為線索,探究海陸交錯過渡地帶多種地理要素的碰撞與地理環境的形成與發展機理。考查重點放在能力素養培養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可遷移的知識上,減少了對靜態知識的考查。如第37題通過澳大利亞氣候異常這一背景,以實際的自然災害、天氣系統形成過程設問,從人地相互作用的過程,考查考生的應用意識,考查分析和解決在生產和生活中帶有實際意義的問題的能力。

  成都七中任旭東老師:

  深化基礎性內涵,并不是對單一知識點的簡單再現,而是重視課標規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的深刻理解和充分把握,突出靈活運用。如第4題考查了我國農業生產的區域差異,第37題考查了有關天氣系統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與靈活運用。展現學科素養,鼓勵教學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育學生的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如第36題以瑞士為案例,探討該國在自然資源和環境相對不利條件下,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特色發展。第44題利用美國某湖污染的案例,引導學生開展環境調查,從而生動地測試了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成都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熊國玲老師:

  試題倡導依標施教,引導教學依據課標確定教學目標,落實教學內容,抓住學習重點,改革教學方法,摒棄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雙減”落地,引領教學改革方向。強化對學生家國情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等的引導。如第43題關注鳳堰古梯田,引導學生思考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創新發展之路。

  02、對全國乙卷的評價

  鄭州外國語學校閆陸軍老師:

  精當選材,緊扣時代主旋律,如第4-6題,以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當雄縣依托當地特色畜種牦牛為案例,展現了精準扶貧政策,引導學生立志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的時代重任,傳遞中國精神、中國力量。聚焦素養,立足學科本質,以真實的區域環境為背景,引導學生從不同尺度認識區域,注重區域認知與綜合思維的考查。如第36題,借助以色列開展海水淡化的案例,從多要素綜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的整體性與復雜性。突出能力,服務人才選拔,考查的能力不僅包括必備的邏輯推理能力,還包括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多樣化高素質人才提出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等,能為高校選拔具有基礎扎實、創新潛質的學生。如第37題,考查海岸線變化的過程與機理,引導學生辯證思考和創新解決地理學術問題,從而養成科學態度、培養科學精神。重基礎重應用,實現了以穩為主、穩中有進,有利于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對地理學科教學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合肥一中許傳寶老師:

  2022年地理試題全面考查了學生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凸顯了高考“服務選才”的功能,在“引導教學”方面,也是一份良好的范本。情境創設凸顯“新發展理念”,展現立德樹人之魂。第1-3題中關注到我國新型城鎮化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協調發展的舉措。第4-6題以當雄脫貧入題,針對高寒地區草料不足的問題,倡導采用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措施來應對問題。引導教學指向培育全面發展的人,第43題不僅僅告訴學生觀景臺是“凝視景點的窗口”,更是在提醒學生未來觀賞其他風景時,也需要注意從時空視角進行思考,選擇合適的觀賞時間和觀賞位置,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合肥一中包河分校過凱老師:

  強化時空要素關聯,引導學生運用空間思維,實現尺度轉換和要素關聯。第9-11題,呈現某海濱城市海陸風風向的時間變化和垂直分布圖,考查較小尺度區域的海陸風時空變化規律和形成原理,引導學生從時間發展、空間演變的角度對地理現象加以動態分析和認知。關注地理過程,要求學生合理運用分析、綜合、歸納、演繹、類比等思維方法正確推演地理事物的演變過程和形成機理。如第7-8題,通過黃河花園口水文站兩次洪水過程的水位與流量關系圖,引導學生正確解讀圖表資料,思考洪水形成、發展、消退過程中流量、流速、水位之間的關系與變化。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聚焦當今世界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如第44題,以汽車尾氣對呼倫貝爾草原兩類牧草生長的影響為背景材料,考查了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和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引導學生關注人地關系,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和環境觀。

  文科綜合思想政治試題

  2022年高考文綜結束后,來自一線的中學教師結合本省教情、學情、考情,對高考思想政治試卷進行了全面點評。現摘錄部分如下:

  01、對全國甲卷的評價

  云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張春和老師:

  思想政治高考聚焦時代主題,凸顯學科特色,落實評價體系,堅持價值引領。一是聚焦時代主題。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文科綜合思想政治學科試題聚焦時代主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科學設置情境材料,所有試題均以近年來重大時政熱點問題為背景,涉及生態文明、城鄉協同發展、數字經濟、改善營商環境,民族團結、瀾湄合作、冬奧會、抗擊疫情、十九屆六中全會、產業升級、企業科技創新等熱點、焦點問題。二是凸顯學科特色。思想政治最鮮明的學科特色就是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文科綜合思想政治學科試題凸顯了思想政治課是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渠道、主陣地的學科特色,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試題,第40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們就是江山”重要論斷組織材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讓學生在考試中得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熏陶和教育,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中。三是落實評價體系。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文科綜合思想政治學科試題強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考查,強化基礎性導向,引導學生回歸課程標準,回歸教材,夯實知識基礎。第38題形式新穎,要求學生就企業發展的路徑歸納其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因,引導學生增強知識運用能力,減少“機械刷題”,服務“雙減”工作。

  成都七中莫安民老師、成都市教科院何博老師:

  全國甲卷試題緊扣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成果,突出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主題,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和社會發展,增強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一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凸顯學科育人功能。試題關注“東數西算”、智能政務、北京冬奧會、抗疫、全過程人民民主、依法治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等社會熱點,引導青年學生關注社會熱點,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自覺性主動性。二是聚焦學科核心素養,評價學生關鍵能力。強化信息整理能力、論證與闡釋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考查。第13題,以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變化為背景,引導考生學會探究圖表反映的經濟內涵,運用邏輯思維分析經濟現象間的內在聯系。第38題,以國內某體育用品公司的發展歷程為背景,要求考生能夠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對企業發展壯大的原因進行全面分析和論證,對考生的知識總體把握程度以及答案組織的邏輯性和層次性要求較高。三是試題情境精心設計,創新性靈動性較強。2022年高考思想政治全國甲卷試題情境選材廣泛、主題新穎、形式多樣,要求考生深入解析情境材料,綜合運用探究與建構、反思與評價等學科能力解決具體問題,完成學科任務。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較多選擇題情境與選項關聯度高,更具靈動性,引導考生學會捕捉信息,助力考生提升思維品質。第38題,以樹形結構清晰呈現了甲企業的發展歷程,圖文并茂、形式創新,讓人眼前一亮。

  02、對全國乙卷試題的評價

  合肥市第六中學劉義堂老師、安徽工程大學劉軍老師:

  2022年高考思想政治學科命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強化基礎性考查,發揮高考對教學正向積極的導向作用。一是突出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直接影響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第20題以不同時期建設者的奮斗為主線,通過對“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的闡述,引導學生認識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試題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學科的重要使命。二是彰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顯著優勢。制度優勢是我國的最大優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第17題以《長江保護法》規定各級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長江保護相關工作為素材,引導學生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的相關知識分析各級政府在長江保護中加強統籌協調的重要性,同時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進而樹立法治觀念,提高參與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此題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大事,堅定制度自信。三是突出考查基礎性。“基礎性”強調基礎扎實,關注主干內容,關注學生今后生活、學習和工作所必須具備、不可或缺的知識、能力和素養。財政赤字、財政政策都是經濟生活的基本概念。第15題以2022年我國發揮財政的作用落實惠企利民政策為素材,考查學生對財政發揮作用機制的認知水平,學生需要深刻理解掌握相關概念內涵,才能判斷試題的主旨,進而做出正確的選擇。

  河南省實驗中學牛紅梅老師:

  2022年高考思想政治學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反映當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生活中重大主題,強化對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品德修養、奮斗精神等的考查,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強化基礎性綜合性考查要求,發揮“以考促學”積極導向作用,加強知識融會貫通和能力復合運用,要求考生能夠綜合運用思想政治學科的不同知識、思想方法、多角度觀察、思考、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命題突出考查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能力的綜合運用,目的在于引導基礎教育教學重視知識整合,注重發展考生綜合能力。

  理科綜合物理試題

  2022年高考理科綜合結束后,來自一線的中學教師結合本省教情、學情、考情,對高考物理試卷進行了點評。現摘錄部分如下:

  01、對全國甲卷的評價

  云南師大附中王勇老師:

  一是大幅度向新課程方向轉變,對高中物理教學有正確積極的引導作用。試卷中避免死記硬背和套路形式知識點的考查,題目設問方式新穎。如果學生只通過大運動量訓練來備考,無法獲得好的成績,要求學生學習過程真正從解題向解決問題轉變。二是與往年相比,試卷中進一步增加與生產生活實際相關的問題,如第14題滑雪的物理模型、第15題高鐵列車過隧道的物理情境等,強調學以致用。三是加強實驗或基于實驗創設的物理情境的考查。除了第22、23題兩個實驗題以外,第24、25題也都是要求考生在具體實驗情境基礎上構建正確的物理模型,并能夠把物理知識和物理規律應用在具體情境中。第25題強調考查的綜合性,涉及力學、電學及光學相關知識的考查,對考生綜合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較高。四是運算量與往年相比有所下降,主要強調對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成都市教科院盧山老師、成都樹德中學林紹乾老師:

  2022年高考物理試題整體難度與2021年相比穩中有降,注重物理思維的考查,具有較好的信度和區分度,其顯著特點有:一是注重典型物理模型,突出基礎性、綜合性考查。第18題考查帶電粒子從靜止開始在勻強電場和勻強磁場中的運動,要求學生回歸基礎的受力分析,運動分析,深刻把握電場力、洛倫茲力做功的特點。第20題對含容電路中電磁感應問題的考查,注重電路分析、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深化對基礎性、綜合性的考查。二是創設問題情景,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題關注時事熱點,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考查學生建立物理模型,靈活運用物理知識和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第14題以北京2022年冬奧會首鋼滑雪大跳臺為真實情境考查學生建模能力和用能量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第15題設計高速列車穿過隧道的情境,考查學生對多過程問題的分析能力。三是立足實驗設計,注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第22題電學實驗考查了伏安法測電阻,重點考查實驗方案設計、實驗儀器選擇使用、實驗數據的處理等。第23題依托于教材動量守恒實驗器材,創新了實驗方案,考查了完全彈性碰撞的驗證。實驗整體設計難度、思維難度穩中有降。四是創新考查角度,強化研究意識,注重科學思維的考查。第25題與科學實踐緊密結合,題目設計源于教材中卡文迪許扭秤實驗設計思想,借助放大法、近似思想,構建學習探索問題情境,考查微小電流的測量方法,引導學生領悟實驗設計中蘊含的物理思想,注重對信息整合、科學思維、探究能力的考查,數學運算量有所下降。

  02、對全國乙卷的評價

  安徽省合肥八中王志紅老師、馬鞍山市紅星中學方升錢老師:

  一是今年高考試題回歸本質,突出科學思維和關鍵能力的考查。例如,第17題考查點光源向所有方向均勻輻射,需要考生建立功率按球面均勻分布的模型。二是貼近生活實際,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試題緊密聯系科學技術進步和日常生活,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第18題以生活中常見的智能手機測量磁感應強度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探究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問題。第22題以雷達探測高速飛行器為背景,考查學生對“紙帶法”處理問題的遷移能力,有利于引導教學關注學生關鍵能力培養,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河南省實驗中學吳琨老師:

  一是深化基礎性,引導課堂教學回歸教材。例如,第16題創新設問角度,要求學生判斷小環從大圓環頂端下滑過程中與其速率成正比的物理量,滲透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方法。二是立足物理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增強試題綜合性。物理學科的各知識點間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很多試題往往需要綜合多個知識來解決,對學生物理知識的理解和知識網絡的構建,具有較高的要求,促進學生形成物理學科知識體系,形成綜合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第25題是物塊碰撞的基本模型,考查學生對動量和能量知識的綜合應用,對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讀圖能力、數學計算等關鍵能力有較高要求

  理科綜合化學試題

  2022年高考理綜結束后,來自一線的中學教師結合本省教情、學情、考情,對高考理綜的化學試題進行了全面點評。現摘錄部分如下:

  01、對全國甲卷的評價

  云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李琳:

  化學命題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突出化學科核心素養,考查學生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同時發揮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作用。選材貼近生活和生產實際,試題穩中求變,變中求新。

  一是考查內容基礎。選擇題分別考查了化學與生活、有機化學與基礎、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電化學、阿伏加德羅常數、元素周期表與元素周期律。壓軸選擇題不是水溶液中離子平衡的考查而是化學實驗基礎,難度略有下降。二是設問角度新穎。27題實驗題呈現的實驗裝置非常簡潔,但設置問題的角度非常獨特,第(2)題要求解釋“回流前無需加入沸石”這個角度與常規的“加入沸石”不同,有種“反其道而行之”感覺,令人耳目一新。整個題目中,有四個設問要求解釋原因,不但考查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還考查語言組織應用能力。三是難度保持穩定。28題是化學原理的考查,與往年的考查相對穩定,沒有復雜的計算。35題第(2)題不但考查第一電離能還考查了第三電離能,要求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認識化學基本規律。36題簡化了合成路線的考查,試題總體考查要求穩定,但最后一問有一定的區分度。

  成都市教科院鄧玉華、成都七中周煒:

  2022年高考化學試題繼承以往“立德樹人”的基本思路,穩中有新,穩中有變,體現化學學科的基本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回歸學科本質。巧選載體,多維呈現,引導學生認識化學與生命健康、材料發展、科技進步的緊密關系,較好體現了以化學學科素養為導向的“素養”“情境”“問題”和“知識”的相互聯系。

  一是突出社會責任的引領作用。選擇題較去年更具有情境性。在發現原理或規律的真實情境下,運用基礎知識闡釋實際問題,探索真實問題。例如第8題以具有預防動脈硬化功效的輔酶Q10結構為載體,考查有機物的主干知識,體現有機物結構與生命功能之間的內在聯系。二是促進教學回歸學科主干。本卷的基礎試題數量有所增加,涉及離子方程式、元素周期律、典型化合物的性質、基本實驗操作、基本反應原理與規律等的基礎考查。例如第26題化工流程題中涉及的鋅鈣鎂銅等化合物均為學生熟悉而常見的。第35題第(5)問回歸到教材中經典的氟化鈣晶體結構,主要考查學生基礎是否扎實,對中學的一線教學有很好的引導作用。三是引導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選擇題著重考查了理解與辨析能力,需要學生全面、深入地分析圖示與文字。例如第10題,學生需要通過辨識水性電解液鋅-二氧化錳離子選擇雙隔膜電池的工作結構圖,整合正負極變化與電解質溶液中離子遷移方向,對四個選項逐一進行比較分析。第28題選材在航空航天等領域有重要用途的金屬鈦,重點評價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素養,依次考查了反應熱效應、熱力學反應趨勢、平衡移動、平衡常數、動力學、生產條件的選擇與調控,完整地反映了反應原理認識思路結構化的過程,科學地展現了科學家對實際工業條件的思考模型和研究路徑,引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通過數據曲線認識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并利用數據進行推理與論證。

  02、對全國乙卷試題的評價

  鄭州市第一中學師蕊瑾:

  一是注重實際問題情境,突出學科育人功能。試題情境取材真實廣泛,通過二氧化碳的固定、廢舊電池的回收、有害氣體的處理等背景的設置,引導學生樹立環保理念和綠色化學思想。通過生活中的化學的考查,激發了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通過新能源新材料的展示,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很好地發揮了育人功能。

  二是強化學科主干考查,筑牢學科內容基礎。試題重點考查主干知識,保障基礎性,選取與生活和生產相關的素材為情境,拓展延伸,增強了試題的靈活性與創新性。選擇題涉及知識面廣,考查了典型物質的性質、基本化學實驗操作、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元素性質與周期律、電化學、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等主干內容。在此基礎上轉變設問角度和考查方法:如第11題,既考查學生依據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知識推導元素,又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融入了熱重分析,考查學生對圖表信息的提取與整合能力。第13題改變了以往以圖像分析為重點,讓學生回歸平衡本質,要求學生主動思考,思維靈活。

  三是加強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引導關鍵能力培養。化學試題設計聚焦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創新信息呈現方式,要求學生深層次地認識化學規律,在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過程中,有利于學生關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例如第35題通過銀離子遷移信息的提取,分析晶體在電池中的應用,第26題結合元素守恒思想和分離提純基本原理,基于數據綜合分析整個工藝流程,考查元素化合物、化學實驗、氧化還原反應等分析與推測等方面的關鍵能力。

  四是注重教學實際,減少“機械刷題”。化學試題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既滿足高等學校選拔要求,又有利于學生實際水平的發揮,有助于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如第26題,基于二草酸合酮酸鉀的制備原理,通過對實驗步驟的分析,選取合適的儀器,預測實驗現象,同時考查實驗操作方法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所學即所考,很好地實現了教考銜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中學的戈益超和合肥四中的余嬋娟老師:

  一是聚焦時代主題,弘揚學科核心價值,發揮育人功能。試題素材情境取材廣泛,圍繞與化學關系密切的材料、環境、能源與生命等領域,通過對應用于社會生產實踐中化學原理的考查,充分體現出化學學科推動科技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凸顯化學學科的社會價值。

  1.在生活實際情境中展現化學魅力。試題通過選取貼近生活的素材創設日常生活情境,使考生運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現象,感受化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核心價值。如第7題,分別選取了HB鉛筆芯、食品膨松劑、青銅黃銅以及節日焰火4個與考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在帶給考生答題親切感的同時更讓考生充分感受到課堂所學內容中蘊含的應用價值。

  2.在生產環保情境中增強社會責任。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廢氣和污染物的治理、廢舊物質的回收再利用是解決我國生產環保問題的關鍵,是青年人的使命擔當。第8題二氧化碳的固定及再利用是對“碳達峰”、“碳中和”理念的化學詮釋,傳遞了綠色化學和可持續發展思想,展示了我國為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正在逐步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遠景目標。第26題廢舊鉛蓄電池鉛膏中鉛資源的回收,充分展現了化學變廢為寶的神奇功能。生產環保情境的創設讓考生在真實的背景下感受化學的核心價值,從而增強考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聚焦關鍵能力,凸顯思維品質,發揮選拔功能。

  1.豐富試題呈現方式,考查學科關鍵能力。試題呈現文字、表格、圖像、模型及流程等形式多樣的信息,要求考生能夠對這些看似獨立的信息進行關鍵內容提取并與已學知識進行整合,考查考生的信息處理加工和整合能力。如第11題熱重圖像分析、12題電池模型認知、28題中熱分解反應過程中H2S轉化率的變化分析以及35題碘化銀晶胞相關計算等,主要考查考生辨識模型、圖表等各種類型信息并從中提取關鍵內容與有關已學知識進行整合的能力。

  2.深化主干內容考查,促進考生主動思考。試題圍繞學科基礎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適當的進行了拓展,有效的鑒別考生的基礎是否扎實,引導中學教學遵循教育規律進行教學。如試卷第9題物質檢驗、第13題弱電解質性質的試題呈現跨度大,綜合性較強,考查判斷物質的結構特征的能力,這是高考評價體系中對考生關鍵能力的基本要求。

  三是聚焦教學實際,加強考教銜接,發揮導向作用。

  1.重視實驗教學,落實實踐能力。為加強教考銜接,今年的高考化學試題圍繞中學化學中的重要實驗,考查考生利用化學反應基本原理,基于實驗目的分析實驗現象并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例如第10題考查了糖的性質、氯溴碘性質遞變規律等化學重要實驗內容。

  2.科學調控難度,促進教學改革。試卷在保證總體區分度的前提下,從減少陌生度、增加基礎題數量、減少計算量等三個方面合理調控試題難度,合理布局試題梯度,在提高考生答題體驗和積極性的同時,充分落實了高中化學教育改革理念,助力“雙減”工作。

  理科綜合生物試題

  2022年高考理綜結束后,來自一線的中學教師結合本省教情、學情、考情,對高考生物試卷進行了全面點評。現摘錄部分如下:

  01、對全國甲卷的評價

  云南大學附屬中學楊文華老師:

  試卷整體以穩為主、穩中有變,試題以素養培育為導向,重視主干基礎知識,突出關鍵能力考查,體現反刷題、反套路、反死記硬背;情境設置貼近考生實際,試題素材弘揚傳統文化,突出學以致用,使學生感受生物科學技術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一是強化主干知識及核心概念的考查。選擇題知識點分布合理、多為教材中的基礎知識;以此為基礎延伸,考查考生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能力。第3題要求分析植物品種矮生的原因,考查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及激素經受體發揮作用。第4題多維度綜合考查有氧呼吸的核心概念。第30題考查體液免疫中漿細胞、抗體、再次免疫等基礎知識。二是以實驗為載體考查科學思維。把教材中的實驗方法拓展考查,既有知識的寬度又有思維的廣度。第2題注重探究情境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質壁分離入手。第6題和第32題以遺傳實驗為載體,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和推理判斷能力。三是關注生命健康、強調社會責任。第1題關于青少年骨骼生長、老年骨質疏松,第30題關于免疫與健康,引導考生運用科學方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倡導健康生活。

  成都市石室中學趙廣宇老師,成都市樹德中學李應老師:

  高考生物全國甲卷試題堅持立德樹人的宗旨,在突出生物學科特色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整套試卷強化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有利于科學選才,推進新課程標準的落地實施,引導課堂教學方式的更新。一是聚焦概念,考查基本原理。試題突出基礎性,強調用生物學的知識解釋生命現象、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第1題以人體中的鈣元素為切入點,考查無機鹽在人體中的作用原理;第4題以體育鍛煉為情境,考查有氧呼吸的基本原理。二是基于事實,考查科學思維。試題通過多種形式提供信息,要求考生進行分析、推理、解釋問題。第6題考查減數分裂和遺傳基本定律,考查學生的思維深度和靈活度。三是創設情境,強化綜合應用。試題豐富情境來源,引導考生綜合運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解決生產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第37題以分離降解石油的菌株為主題,考查微生物培養的基本原理,引導學生關注環境保護。

  02、對全國乙卷的評價

  鄭州市第一中學劉磊老師:

  高考生物全國乙卷試題精選新冠疫情防控、動物育種、廢物循環再利用等素材,立足學科本質,全面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強化高考的價值引領作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試題總體特征穩中有進,依托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能夠很好地發揮高考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一是試題穩中有進,引導教學回歸主干。試題的知識分布、難易程度與近些年相比變化不大,注重對學生必備知識考查,如第29題考查農作物對礦質營養的吸收,第31題考查種群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回歸課堂和把握學科基礎。二是注重實驗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第4題以表格的形式提供對酶P的RNA組分和蛋白質組分活性探究實驗的條件和結果,考查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第32題以植物花色的遺傳控制為情境,考查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試題聯系生產案例考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第6題要求根據雞的羽毛性狀區分雛雞性別從而可根據生產需要進行生產,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勞動觀念。

  淮南市中小學教研室趙克霞老師,合肥一中方凌老師:

  今年高考生物試題基于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突出全面發展育人目標;保持穩中有新,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凸顯對考生關鍵能力的考查,注重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既有利于高校的梯度選才,又對中學教學尤其是關鍵能力的培養發揮積極導向作用。
 關于高考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m.hxsscy.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