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無界創想"藝術系畢設作品驚艷亮相! |
http://m.hxsscy.com 2025年5月27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
5月20日,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藝術系2021級畢業設計展在科技樓、創意樓大廳正式啟幕。本次展覽以“無界創想”為主題,集中展示了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三個專業77名畢業生的51組優秀作品。
這些作品通過藝術與科技的創新融合,生動詮釋了鄉村振興、非遺文化活化、紅色精神傳承等時代命題,展現了青年學子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與藝術表達。校領導、學院領導、師生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出席開幕式。

經濟管理與傳媒藝術學院常務副院長李文教授在開幕致辭中強調,在人工智能技術重構藝術創作生態的當下,藝術教育必須打破傳統邊界,實現"科技賦能藝術、藝術升華科技"的良性互動。他指出,本屆展覽呈現出三個顯著特征:一是技術融合度高,超過30%的作品創新應用AR/VR沉浸式交互與生成式AI創作;二是時代響應性強,近三分之二作品深度介入非遺活態傳承、鄉村文化振興、紅色基因傳播等國家戰略領域;三是人文價值凸顯,在AIGC技術應用中始終保持著創作者的主體意識和人文關懷。藝術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養具有技術駕馭力和人文判斷力的復合型人才。李院長特別強調:“面對AI浪潮,藝術工作者需堅守人文精神內核,以‘人的溫度與靈魂’賦予技術應用深度與廣度,真正實現藝術思維對社會的賦能。”這一觀點引發了現場藝術教育工作者對AI時代美育本質的深度思考。

藝術系主任劉曉克以數據為支撐,系統闡述了本屆畢業設計的創新特色。他指出,參展的51組作品涵蓋文化遺產數字化復原、智能設計系統開發、交互式公共藝術裝置三大方向,集中展現了當代青年設計師對技術革新與社會需求的敏銳把握。其中,12組作品運用三維掃描與算法生成技術活化傳統文化,19組作品探索藝術服務社會民生的實踐路徑。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技術與藝術的深度融合,更展現了設計學科服務社會的現實價值。




頒獎環節中,學院領導為舒寧、陳鑫蕊、巫殷貢等11名畢業設計優秀學生頒發榮譽證書,其作品《漢中市鐘家溝村紅色文旅融合空間環境設計》《“泥韻薯香”包裝設計》《今昔相稱》等憑借技術融合與文化創新雙重價值脫穎而出。崔麗華、金丹、邊青等7名教師獲評“畢業設計優秀指導教師”,其指導的《非遺活態化傳承的西安葛邵村環境更新設計》《鳳翔木版畫文創設計》《三原城隍廟數字化展示》等項目成為展覽亮點。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趙露作為優秀學生代表進行發言,“感謝母校為我們搭建了成長的平臺,見證我們從青澀懵懂的藝術學子,成長為敢于用作品表達自我的追光者。”她以畢業設計創作的心路歷程激勵同窗:“畢業設計承載著我們的藝術夢想,也將成為我們邁向社會的重要起點。在這里,祝大家永遠保持對創作的熱愛,在未來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畢設優秀指導教師代表崔麗華副教授結合指導實踐,分享了“從土地中長設計”的育人理念,她以鐘家溝紅色村落光影劇場、AIGC復原古建等案例,展現藝術服務社會的價值,并指出“教研共生”模式實現了學術研究與設計創新的雙向賦能,呼吁畢業生以敬畏之心踐行設計者的社會責任,用創新回應時代需求。

開幕式結束后,院領導一行深入展區參觀交流,并對畢業生作品的技術深度與社會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這些作品既展現了扎實的專業素養,又體現了年輕一代對社會責任的擔當。他們期待通過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機制,讓學生的奇思妙想能夠真正落地生根,在服務社會中實現藝術設計的價值。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藝術系2025屆畢業設計展既是教學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新文科背景下藝術教育改革的創新實踐,“藝術的邊界在想象之外”,這場跨越十天的創意盛宴,正為藝術與時代的對話打開全新可能。
|
關于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m.hxsscy.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