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概況
浙江工業大學是東部沿海地區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牽頭高校、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和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游勝地杭州。
學校校園環境優雅,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擁有朝暉、屏峰、莫干山三個校區,占地面積3334畝。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校各類學生近四萬余人,在校教職工3387人,其中專任教師2412人,擁有國家級人才83人,其中兩院院士6人。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1個,一級學科未覆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3個,建有博士后流動站13個。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富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行業精英和領軍人才。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各類優秀人才35萬余人。
新時代新征程,學校正全面推進學校事業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加快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卓越貢獻。
二、學院及專業介紹
我校美術類專業辦在設計與建筑學院,設有環境設計、公共藝術、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等4個專業,面向美術藝考生按設計類大類招生,專業確認在一年級第一學期末進行。我校于2006年擁有設計藝術學碩士點,2009年成為設計藝術學省重點學科,2011年申報成功設計學一級碩士點,2014年獲得藝術設計專業學位碩士點,2015年我校設計學學科入圍浙江省一流學科,現已同時具備學術型、專業學位和在職研究生三個層面的高層次設計人才的培養能力。學院現有五個國家一流專業,一個浙江省一流專業。設計無處不在,設計改變生活,恰逢“中國制造”向“中國設計”邁進的千載機遇,建筑與人居環境、藝術與設計創新等領域前景廣闊。學院立足“以浙江精神辦學、與區域發展互動”的辦學宗旨,堅持以工科背景下“設計+工程+藝術”相融合的特色,培養具備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擁有扎實理論功底和創新設計能力、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理論研究型、設計創意型、工程管理型等復合創新型人才。近年來,我院的辦學成績受到了社會與考生的高度認可,考生報考踴躍,生源質量優秀,藝術設計類錄取分數穩居省屬高校前列。本科生就業率近年保持在93%左右,本科生升學率逐年攀升,近年突破40%。畢業生就業單位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網易、海康威視、瑞德設計、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浙江綠城等知名企業,歷屆本科畢業生中有多位同學被QS榜排名前十的世界頂尖設計院校錄取,如倫敦大學學院、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日本千葉大學等國際名校,也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香港理工大學等國內名校。學院畢業生積極投身服務基層工作,近年參與選調生、大學生“村官”、西部支教計劃等就業項目近20個。多年來,我院學生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德國紅點設計獎、美國國際設計卓越獎(IDEA)、德國IF設計獎、韓國K-DESIGN AWARD、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學年獎、中國包裝創意設計大賽等國內外各類權威設計競賽中累計獲獎400余項,獲得授權專利1000余項。
三、招生計劃
專業名稱:設計學類;招生計劃195名;藝術類分文理科的省份僅面向藝術類文科考生招生,不分文理科的省份不作文理科報考要求,分省計劃如下:
專業 |
學制 |
學費 |
招生省份與招生人數 |
浙
江 |
安徽 |
山東 |
江蘇 |
湖南 |
河北 |
河南 |
江西 |
合計 |
設計學類
(按類招生;含環境設計、公共藝術、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
四年 |
10350元/人·年 |
83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95 |
注:所有招生計劃均以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最后公布為準;
四、報考條件
1. 符合2025年計劃招生省份關于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報考條件;
2. 具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和設計能力;
3. 身體健康,無色盲、無色弱。
五、專業考試
按各相關省級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專業統一考試的報名辦法、報名時間、專業考試科目等執行,我校不組織專業校考。專業成績均采用各省美術類專業統考成績。
六、錄取原則
貫徹德、智、體全面考核擇優錄取的原則,考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體檢合格,專業考試成績合格,高考文化課成績達到招生省份該專業類別所在批次控制線,經當地招生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按綜合分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錄取。此外,考生外語單科成績要求不低于75分(總分150分制計)。具體綜合分計算規則如下:
1. 若生源省份有綜合分計算的統一規定,則我校按照該省的統一規定進行錄取。
2. 若生源省份無統一規定,則綜合分=高考總分(總分折合為750分)×50%+專業省級統考成績(總分折合為750分)×50%。綜合分相同的情況下,參照生源省份相關排序規則擇優錄取。
七、其它
1. 新生入學后要進行全面復查,凡與規定不符或有舞弊行為者,即按有關規定查處。
2. 我校招生工作嚴格按照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相關規定執行。以上所列內容如與國家教育部有關規定有不一致之處,以國家教育部規定為準。
3.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潮王路18號浙江工業大學招生辦公室
郵政編碼:310032
聯系電話:0571-88320032
傳真號碼:0571-88320501
電子郵箱:zsb@zjut.edu.cn
學校主頁:www.zjut.edu.cn
招生主頁:zs.zjut.edu.cn
附:專業詳細介紹
1. 環境設計
本專業成立于1995年,現為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專業辦學堅持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堅持以工科背景下的“設計+工程+藝術”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為特色,堅持跨專業融合與交流、堅持研創融合,服務區域經濟建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蘊、全球當代視野、優秀的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環境空間創新設計人才。專業教學在傳統技術手段上積極引入信息技術、AI技術和智能技術,開展建筑與室內環境設計、景觀與城市設計,美麗鄉村設計、環境設施與藝術陳設設計、虛擬空間設計等多類型人居環境的創新創意設計。學生一年級以通識課程以及設計基礎課程學習為主;二、三年級學習模型語言、設計思維、場地設計分析、居住空間設計、造園與理景、材料與營造等基礎課與專業必修課;三、四年級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發展方向學習商業空間室內設計、公共空間室內設計、展示與體驗設計、公共建筑設計、景觀建筑設計、建筑改造與更新、街道景觀設計、公園景觀設計、廣場景觀設計、鄉村景觀設計、城市規劃、景觀規劃等課程。畢業去向:本專業自開辦以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環境設計專業理論和設計能力,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就業率連續多年達95%以上,考研和出國留學率達35%以上。畢業后可進入機關與事業單位、設計機構與科研院所,從事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建筑藝術、文化創意的設計實踐、設計策劃與設計管理,部分學生于各類院校機構從事設計教育,或進入各類國內“985”“211”著名高校及歐美發達國家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2. 公共藝術
本專業成立于2005年,是國內較早建立的公共藝術專業之一,現為浙江省一流專業建設點。公共藝術專業辦學秉持“吾城吾形,美美與共”的宗旨,立足浙江,聚焦城鄉公共空間品質提升;以“美”為媒,發揮公共藝術設計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美”的設計成果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旨在為浙江城鄉建設空間品質提升輸送急需的具有扎實的藝術造型設計基礎、開闊的藝術創新設計視野、跨界的藝科融合設計思維等復合型公共藝術設計人才。多年來努力構建了一支由知名藝術家領銜,多元交叉學科背景互鑒,社會實踐與理論教學互補的新質教學團隊,并探索了一條特色公共藝術教學路徑,專業教學中既有注重AI賦能、數字化藝術造型、空間設計等專業知識的基礎教學課程群,又有適應不同公共空間美學營造的創新性藝術造型能力的多元課程模塊。大一以通識課程以及設計基礎課程學習為主;大二以培養城鄉空間藝術造型能力等相關課程為主;大三、大四則以藝術景觀造境、藝設協同創新為主要教學模塊;主要課程包括公共藝術與科技、創新設計思維、空間藝術形態設計、創新藝術景觀設計、藝術化城市家具設計、材料與工藝、數字化藝術造型建模、公共藝術規劃與設計等。畢業去向:學生畢業后從事公共藝術品設計、文創文旅藝術產品研發、城鄉空間建設、文化藝術景觀設計、影視游戲造型設計等多個產業,得益于“創新設計型”公共藝術獨特定位,學生就業質量常年居前列。
3. 視覺傳達設計
本專業成立于1999年,現為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專業辦學旨在培養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面向互聯網、平面與空間媒介、品牌策劃與設計等領域,具有高度文化自信與社會責任感、擁有良好人文素養與職業素質,具備設計策劃、藝術創意、信息設計與傳達、平面與空間視覺設計及科技應用能力,從事策劃、設計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專業教學上結合時代發展趨勢,以科藝融合為導向,從多學科、融媒體的視角構建品牌整合設計、數字媒體設計和多維信息設計三位一體的專業模塊課程體系。學生一年級以通識課程以及設計基礎課程學習為主;二、三年級學習包括字體與版面設計、圖形語言、動態圖形、海報設計、界面設計、標志與CI設計等視覺傳達專業基礎課與專業必修課;三、四年級進入模塊課程學習,學生會從品牌形象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服務設計、媒體腳本設計、視頻設計、界面交互設計、用戶研究、信息圖形設計、空間信息設計、書籍設計、展示設計等課程中選擇相應的模塊學習。畢業去向:本專業畢業生受到廣大用人單位的好評,就業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95%以上。畢業后可進入專業設計機構、互聯網企業、傳媒機構、設計院校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策劃、設計、管理、教育等工作。
4. 數字媒體藝術
本專業成立于2018年,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動畫專業。專業以原藝術學院動畫專業和交互設計研究所為基礎,以藝術和科技的融合創新為特色,立足于長三角數字經濟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需求,旨在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思維、工匠精神”品質,系統掌握數字媒體藝術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數字媒體藝術領域相關的人文、倫理、法律法規、標準及項目管理等知識, 具備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商業設計為導向的策劃、創意、制作能力以及科技與藝術的整合能力,能在數字游戲設計、商業動畫設計、虛擬現實設計、互動媒體設計、插漫畫設計、數碼視頻剪輯等數字媒體領域從事數字內容創新設計的復合型人才。專業教學上主要設置游戲設計、交互媒體藝術兩個專業模塊。學生一年級以通識課程以及設計基礎課程學習為主;二、三、四年級包括三維造型、創新思維與創意腳本、視聽語言、視頻剪輯與特效、動畫運動規律、故事板設計、二維動畫創作、數字合成與特效、設計調研、動態圖形設計、商業廣告動畫創作、數字插漫畫設計、游戲概念設計、引擎編程基礎、游戲策劃基礎、游戲特效制作、游戲創作、互動媒體實驗等課程。畢業去向:本專業畢業生具有實踐能力強、創新素質好的特點,畢業后可進入各類傳媒企業、互聯網企業、文化創意公司、影視動畫公司、游戲公司及院校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影視動畫、數字娛樂、網絡游戲、交互設計、移動通訊應用設計等工作。
|